提及鲁迅先生,你想到的是教科书上的那张严肃脸?还是那些难以理解的文字?有人说,鲁迅先生被高估了,你是否这样认为?
鲁迅先生因为成为了一个图腾,一个象征,于是被高高挂起风干,很少人会真正去阅读并体会他们那些细微美妙的地方。
他是一位思想家,有着对于人性和国民性的洞察力。过安逸的生活,做一个幽默、温柔、清秀的小说家,成为一个出色的学者,如果他愿意,完全可以做到。但他选择用这样的执拗,在一个没有信仰为支撑的国度里,独自战斗下去。“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。”——《纪念刘和珍君》
他是个非常杰出的短篇小说家。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里那些精确幽微,又富有现代技巧和情怀的小说,这些小说不只是好,而且在那会儿算是先锋了。“但愿不如所料,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起来。”——《祝福》
他是个非常出色的散文家。《朝花夕拾》和《野草》,加上《呐喊》里《社戏》这样的遗珠,都是极好的文笔和情怀。语感精致,对生活细节有他独特的品味和关怀。“当我沉默着的时候,我觉得充实,我将开口,同时感到空虚。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,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,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,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,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,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。”——《野草》题辞
他的才学、对语言的把握、萌度、幽默感、体能、语感都足够了得。遗憾的是,许多课本上的文本,其实是把他当作一个教化工具使的。他本来是那么美妙的一个写作者,活生生被弄成条幅了。
对鲁迅先生的文字。或许你小时候不懂,只是愣看,也许还不喜欢;长大了才会觉出其中好来的。
再读鲁迅,你是否喜欢上他的文字?欢迎大家与学术一起聊聊鲁迅先生。